一年前,我读完了这本书的简体中文版。当时的读后感在这里,我认为我的读后感写得很烂,没有绝对的必要就不用点过去看了。因为上篇读后感写得太烂,加上时间久远,我现在已经想不起来当时读完这本书之后的心情。所以这篇读后感很重要,我得认真地写才行。
在简体中文版里,这三个故事都很和谐。在阅读过程中,我完全看不出有任何阉割的痕迹。读完彼得·海斯勒的“中国三部曲”前两部之后,我觉得这里面一定有一些不得不说但说了也白说的故事。
事实果然如此呢。
这本书分为三个部分,每一个部分都是一个独立的故事。第一部分叫做“长城”,讲的是作者开车去西北地区的经历。第二部分叫“村庄”,讲的是作者在北京郊区(怀柔区沙峪乡三岔村)见证山村巨变。最后一部分叫做“工厂”,讲的是浙江省丽水市一家工厂与工人之间的故事。
在简体中文版里,作者提到了开车去内蒙的事情。当时读简体中文版的时候并没觉得有什么特别的,但读完《甲骨文》之后我觉得可能有被掩盖的问题。
在“长城”这部分,作者在原版里提到了一位24岁的蒙古族女导游的故事,这个桥段在简体中文版里是不存在的。原书中,女导游跟作者说了一大堆话,我摘抄其中一小段如下:
Anyway, we’re a fallen race. We used to be great, but now we’re nothing. We don’t have a united country—there’s Mongolia, Inner Mongolia, and then the Buryats in Russia. And yet at one point we were the greatest race in the world. We’re not the same as the Chinese; those are two totally different races. Mongolians like freedom, but that doesn’t matter to the Chinese.
便于阅读,我顺手翻译如下:
怎么说呢,我们这个民族没落了。我们曾经伟大过,但现在什么也不是。我们没有统一的国家,现在有蒙古国和内蒙,俄罗斯还有布里亚特。不管怎么说,我们曾经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我们跟汉人不一样,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民族。蒙古人喜欢自由,但汉人不在乎。
女导游的这番话,让我意识到民族问题不是虚无缥缈的,我觉得这也是简体中文版里删除此桥段的原因。
为了不损害各位阅读的兴趣,我就不继续摘抄下去了。接下来谈谈我对“审查”的一些想法,我在读完这本书的当天晚上写了点东西。这张纸片已经不知道被我扔到哪里去了,好在当时拍了张照片,于是今天全文抄写如下:
对比阅读一本翻译作品真是一次“自我审查”能力的测验经历啊!找出那些在中文版中去掉的部分,是这次阅读中的恶趣味。而我发现,命中率没有想象中那么准。这是一个悲剧!
ps
这本书与前两本没有什么关系,完全可以单独阅读。
3 Replies to “《寻路中国》原版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