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种族简史》读后感

我从小就不知道有民族这么一件事情,直到小学升初中的时候需要填表格,我才意识到我是汉族人。到了高中毕业的时候,因为少数民族考生可以在高考里得到加分,我忽然发现身边冒出了好大一堆少数民族同学,民族概念才稍微清晰了一些。

到那个时候,我只知道有五十六个民族在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和谐地在中国生活在一起。每每看到加沙地区、约旦河西岸这种新闻,我就很不理解。为什么中国这么多民族相安无事,但一到海外就这么多人在为种族问题争吵呢?

基于以上两点原因,我一直认为我不是种族主义者。

Ethnic America, a History.
美国种族简史

Continue reading “《美国种族简史》读后感”

《江城》读后感

今年五月读完Peter Hessler(中文名:何伟)的《寻路中国》中文版之后,我忽然对这位纽约客驻北京记者的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在Amazon下了三个订单,将他的中国三部曲一一买下,存在Kindle里。这三本书按照出版时间先后分别是:《江城(River Town)》,《甲骨文(Oracle Bones)》和《寻路中国(Country Driving)》

冲动购物的后果就是,我没有足够的时间读完他们。我的Kindle里还有一大堆不知道什么时候买的书等待我阅读,这一下子多出三本来,叫洒家如何是好?但好书值得一读,我一直觉得看事情要从多个角度。如果要更深入的理解这个国家,只依靠自己的感受是不行的。一定要从别人的眼里看自己,才可以得到较为全面的看法。

River Town, the Book
Peter Hessler - River Town

所以在读完《谷歌内幕(In the Plex)》之后,我打开了这本书。跟前一本略显生硬的文风相比,我更喜欢Peter Hessler的文字,简单而有感染力。

中国是我的祖国,永远有理由了解她多一些。但这本书至今没有在大陆地区发行简体中文版,按照维基百科的资料介绍,台湾的久周文化公司有正体中文版。如果机缘巧合,到时候再翻翻不迟。

Continue reading “《江城》读后感”

《浪潮之巅》读后感

《浪潮之巅》自2007年谷歌黑板报开始连载,我就一直在等待单行本。不为别的,就为了看个爽快。这与我彼时对待美剧的态度类似,喜欢把一季的所有episodes攒起来,然后找个周末一口气看完。

这个计划原本天衣无缝,但后来发生了Google退出中国大陆市场的事情。谷歌黑板报越来越尴尬,工程师们也四下散开,各自远飏了。《浪潮之巅》的作者吴军博士也不例外,后来去了腾讯公司任职。

Top of the Tide
前谷歌中国雇员吴军博士的著作《浪潮之巅》单行本

但不管怎样,这本书最终还是在今年8月初顺利出版,我终于拥有了一口气看完的客观条件。

Continue reading “《浪潮之巅》读后感”

《谷歌内幕》读后感

买入这本书完全打乱了我的阅读计划,我本来在读The Tipping Point《寻路中国》(我一般同时阅读两本书,中英各一本),而且接下来还有一堆书买了放在Kindle里等待打开。

In the Plex
Steven Levy - In the Plex

我喜欢Google这家公司,而且我也在各大业界Blog里得到了这本书的诸多八卦。比如国内的Blog们喜欢注重本书的第六章,铺天盖地的文章,争先恐后地非法翻译。这盛况很久不见,怪诱人的。再比如海外的重量级Blog们,诸如TechCrunch和Mashable,分别在不同的时间发布不同的节选。不能说铺天盖地吧,爆的料也超多的,感觉要是不买一本来看就会失去许多八卦的乐趣一样。

这么一本精彩的书放在面前,我按耐不住蠢蠢欲动的钱包,乖乖地掏出12.99美元买了回来。感谢Kindle,我可以在付款后五分钟之内看到这本书,而不用跟买The Oatmeal的那本小画书一样的半个月。

Continue reading “《谷歌内幕》读后感”

《虎妈战歌》读后感

我在一份海外报纸上看到《虎妈战歌》这本书的介绍,由于它不符合“有用、有趣、有价值”法则,我并没有打算去买一本。但恰好这本书在国内有中文版发行,于是我在一个冬日傍晚跑到公司附近的书店买了一本回来。用了一个周末的时间,迅速翻完。

Book
读后感:虎妈战歌

也许是为了制造更大的噱头,这本书的中文名字被翻译成《我在美国做妈妈:耶鲁法学院教授的育儿经》,完全没有了“虎妈”痕迹。我不知道这样是否合适,译者和出版商是否后悔,因为现在“虎妈”这个词非常流行。但好在封面用深灰色的英文把原作的名称写出来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Continue reading “《虎妈战歌》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