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之巅》自2007年谷歌黑板报开始连载,我就一直在等待单行本。不为别的,就为了看个爽快。这与我彼时对待美剧的态度类似,喜欢把一季的所有episodes攒起来,然后找个周末一口气看完。
这个计划原本天衣无缝,但后来发生了Google退出中国大陆市场的事情。谷歌黑板报越来越尴尬,工程师们也四下散开,各自远飏了。《浪潮之巅》的作者吴军博士也不例外,后来去了腾讯公司任职。

但不管怎样,这本书最终还是在今年8月初顺利出版,我终于拥有了一口气看完的客观条件。
blog 2k10-25
《浪潮之巅》自2007年谷歌黑板报开始连载,我就一直在等待单行本。不为别的,就为了看个爽快。这与我彼时对待美剧的态度类似,喜欢把一季的所有episodes攒起来,然后找个周末一口气看完。
这个计划原本天衣无缝,但后来发生了Google退出中国大陆市场的事情。谷歌黑板报越来越尴尬,工程师们也四下散开,各自远飏了。《浪潮之巅》的作者吴军博士也不例外,后来去了腾讯公司任职。
但不管怎样,这本书最终还是在今年8月初顺利出版,我终于拥有了一口气看完的客观条件。
很多时候,有些事情会悄无声息地回到原点。最近的一个例子是,我开始使用一款基于Windows Phone 7的智能手机。而我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款智能手机就是Windows系统,那个时候刚刚改名叫做Windows Mobile。
最开始,我用的是Motorola一款叫做MPX200的Smartphone。后来发现这个系统还不错,准备升级到他的兄弟MPX220。可惜没有买到,就投奔到HTC旗下,开始用Dopod(HTC彼时在大陆的品牌)C720。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这款智能电话竟然没有WiFi……因此,这是我最后一台通过“正规渠道”采购的移动电话,也就是所谓的“行货”。我最后一台Windows智能电话是HTC Kaiser,因为我实在是无法忍受用相对较粗的手指去点击右上角相对较小的关闭图标,就离它而去了……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我的智能手机从Windows Mobile换到Symbian,又从Symbian换到Blackberry,其间还添设了iOS一台。但我从未再次考虑过Windows Mobile,直到后来出了Windows Phone 7。在我看来,7是一个神奇的数字。Windows 7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一扫Windows Vista的低迷。微软又把移动操作系统的版本号定为7,我估计也是想复制一下:)不管怎样,从我自己的体验来说,Windows Phone 7也有可能成功复制哦,如果可以解决一些小问题的话。
我拿到的这款电话是三星的Omnia 7,提到Omnia的名字我就能想起他们做的那个病毒视频,哈哈哈。
Please note I wrote this blog post in 2011. Both Weibo and Twitter changed dramatically. The info here may not be accurate now.
Weibo is considered as China’s Twitter. Yet Weibo combined the simplicity of Twitter with more social functions. In a word, Weibo is more like a hybrid of Facebook and Twitter.
I listed som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low. Just for your convenience. If you are a developer, this could be helpful to understand Weibo.
Definitions
对于锻炼身体这件事情,我的看法是成本很高。首先,像我这样的大腹便便的中年男子是很难有动力去跑步的。跑步实在是很累,跑1,000米喘气很急促(而且还不一定能跑下来)。然后,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跑步也很昂贵。比如得买健身房的会员吧,不然得在马路上呼吸废气。还得有一身跑步时穿衣裳吧,不然会汗流浃背很难受。还需要有一双跑鞋吧,不然锻炼过度造成运动损伤会很惨。
所以我会很严肃地对待跑步这件事情,首先会把上述三件事情一一办好。既然都付出了这么多钱,不如再多一些。所以我会买一个Nike+的感应器,这样在健身房跑步的时候可以有数据记录下来。我还会买一份Nike+ GPS App,这样在室外跑步的时候可以有数据记录下来。
今天我更上一层楼,买了一枚Fitbit无线个人健身记录器。
买入这本书完全打乱了我的阅读计划,我本来在读The Tipping Point和《寻路中国》(我一般同时阅读两本书,中英各一本),而且接下来还有一堆书买了放在Kindle里等待打开。
我喜欢Google这家公司,而且我也在各大业界Blog里得到了这本书的诸多八卦。比如国内的Blog们喜欢注重本书的第六章,铺天盖地的文章,争先恐后地非法翻译。这盛况很久不见,怪诱人的。再比如海外的重量级Blog们,诸如TechCrunch和Mashable,分别在不同的时间发布不同的节选。不能说铺天盖地吧,爆的料也超多的,感觉要是不买一本来看就会失去许多八卦的乐趣一样。
这么一本精彩的书放在面前,我按耐不住蠢蠢欲动的钱包,乖乖地掏出12.99美元买了回来。感谢Kindle,我可以在付款后五分钟之内看到这本书,而不用跟买The Oatmeal的那本小画书一样的半个月。